- 四種自在
- ﹝出大乘莊嚴經論﹞ 〔一、 得無分別自在〕, 謂菩薩住第八不動地, 即捨一切功用之行, 得無功用法, 於一切法遠離一切分別之想, 而得自在, 故名得無分別自在。 (不動地者, 以無生智慧, 捨於三界, 性無動移故也。 ) 〔二、 得剎土自在〕, 謂菩薩住不動地, 深心清淨, 於諸剎土亦得清淨, 出生自在, 故名得剎土自在。 (剎, 梵語具云剎摩, 華言土田, 即國土也。 ) 〔三、 得智自在〕, 謂菩薩住第九善慧地, 得無礙智慧, 演說諸法, 稱理自在, 故名得智自在。 (善慧者, 謂已得真如之體, 顯發真如妙慧也。 ) 〔四、 得業自在〕, 謂菩薩住第十法雲地, 於諸煩惱業縛, 悉能通達, 更無障礙, 故名得業自在。 (法雲地者, 謂菩薩以大慈悲, 普覆一切眾生, 如雲之普覆萬物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